【7/20 電子報 update】最新進展 + 重點單字 👉 bit.ly/zzemailnews
昨天, UN 建議把全世界面積最大珊瑚礁群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單。澳洲表示強力反對,質疑這是故意針對澳洲,背後有國際政治動機。
各平台收聽連結:
Youtube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KKbox | Castbox | Google Podcasts | Sound On | Stitcher
本集…
⚠️ 有額外錄製朗讀全文檔案:帶我去 Ep 30 全文朗讀
Podcast 裡的選讀文字在臉書
完整報導來自:Stuff
單字筆記請點我
0:09 第一遍英文朗讀 (慢)
3:14 新聞單字片語解說
28:56 第二遍英文朗讀 (快)
❤️ 給我繼續錄製 podcast 的能力 👉 https://bit.ly/zeczec_ssyingwen
本集單字筆記
【這個新聞在說什麼】
1. Great Barrier Reef 大堡礁
偶爾也會看到縮寫 GBR,
位於澳洲的東北海岸的 Queensland 昆士蘭州,
通常要去大堡礁,會到它最近的城市 Cairns 凱恩斯。
Great Barrier Reef 為什麼重要?
UNESCO 的網站有說:大堡礁……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
Great Barrier Reef… contains the world’s largest collection of coral reefs
UNESCO
到底有多大?
greatbarrierreef.org 說:
它比中國的長城還要大,是地球上唯一從太空可見的生物!
It is larger than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and the only living thing on earth visible from space.
greatbarrierreef.org
對於生態保育、科學研究都是一個非常重要受到關注的地方
那經濟產出呢?What about the money?
大堡礁正式官方網站說:
The Great Barrier Reef is an economic powerhouse, contributing more than $6.4 billion each year to the Australian economy and around 64,000 full-time jobs.
GBRMPA (The Great Barrier Reef Marine Park Authority)
大堡礁是一個經濟的強者 (可以帶來很多經濟收入和發展的意思),
每年為澳洲經濟貢獻超過 64 億澳元 (約 1300+ 億台幣),
和大約 64,000 個全職工作。
Before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more than 2 million tourists travelled to Queensland state each year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experience the reef’s colour and biodiversity.
Stuff
在冠狀病毒大流行病之前,每年有超過 200 萬遊客從世界各地前往昆士蘭州,體驗珊瑚礁的色彩和生物多樣性。
2. Coral bleaching 珊瑚白化
有時也叫 mass bleaching 大規模白化。
這次 UN 聯合國為建議把 Great Barrier Reef 加入
a list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that are “in danger,”
「瀕危」的世界遺產名單,
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越來越嚴重的珊瑚白化。
最近五年大堡礁經歷了 3 次珊瑚白化事件。
水下的熱浪在 2016、2017 和 2020 年引發了珊瑚白化事件,
嚴重到科學家們說珊瑚礁再也不會看起來和以前一樣了。
Underwater heat waves triggered coral bleaching events in 2016, 2017 and 2020, so severe that scientists say that the reef will never look the same again.
Stuff
Coral bleaching 發生的原因是環境有一些大的變化讓它們覺得很有壓力,
它們面對這個壓力的反應是驅逐生活在它組織中的共生 symbiotic 藻類 algae,然後完全變白。
They react by expelling the symbiotic algae that live in their tissues and then turn completely white.
Stuff
變白了就等於死掉了嗎?
The answer is…. No! 不是的!
When a coral bleaches, it is not dead.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當珊瑚白化時,它並沒有死。
如果壓力引起的白化不嚴重,珊瑚就會恢復,
但如果損失藻類的時間延長並且壓力持續存在,珊瑚最終會死亡…😭
If the stress-caused bleaching is not severe, coral have been known to recover. If the algae loss is prolonged and the stress continues, coral eventually di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那 global warming 全球暖化讓海水溫度變高了,
當然是一個 coral bleaching 很主要的原因,
BUT 海水溫度突然變低也會讓珊瑚白化。
3. 這次新聞的雙方
There’s two sides to the story,
這個故事有兩方,各持己見。
👉 甲方是 UN (United Nations) 聯合國之下的 UNESCO
PS: 縮寫詞 acronym 什麼時候要唸字母(如 U-N),
什麼時候要發音 (如 u-nes-co)?
沒有絕對!
但通常 4 個字母以下的縮寫詞唸字母!
例如 UN, WHO, 3M~
但也有特例如 TED talks (唸 ted 而不是 t-e-d)。
4 個字母比較難,沒有很明確的大眾,
如 台積電是唸字母 TSMC (唸 T-S-M-C),
美國國家太空總署卻是發音 NASA (唸 NA-SA)。
5 個字母開始發音的機率就變高了!
如 UNESCO,
NASDAQ (唸 nas-daq) 美國那斯達克綜合指數,
以及 INTERPOL (唸 in-ter-pol) 國際刑警組織。
👉 甲方是聯合國之下的 UNESCO
中文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全名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常常聽到或看到 UNESCO 都跟他們的 「World Heritage Sites 世界遺產」有關。
PS: 台灣有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嗎?
Sadly 沒有! 為什麼?
聯合國不承認台灣,
但要被列入世界遺產提名選項需要由 State Parties 締約國提交提案。
聯合國的認知是台灣是中國的領土,
但你可以想像 China 不太可能提案台灣的任何點 right?
那 Great Barrier Reef 從 1981 年就被 UN 認定為一個 world heritage site 了,
現在提議的變化是要把大堡礁移到 “in danger” 的這個名單,
希望澳洲對於抵抗 climate change 氣候變遷做更多的努力。
這個 in danger 清單的初衷是提升國際間對名單上地點受到威脅的認識並鼓勵採取對應措施。
The list is intended to increase international awareness of the threats and to encourage counteractive measures
Wikipedia
有時候結果是正向的!
瀕危清單促進了保育工作也促使資金的釋放,
為這些列為 in danger 世界遺產帶來了積極的發展。
In some cases, danger listing has sparked conservation efforts and prompted the release of funds, resulting in a positive development for sites
Wikipedia
例如應該很多人知道美國的 Yellowstone 黃石公園 1995 年的時候被放到 in danger list,
經過多年生態保育努力 2003 年的時候才解除危機,
恢復正常世界遺產的身分。
But 大部分時候反應是很負面的,
很多國家,特別是這些世界遺產被放到 in danger 名單的國家,
質疑為什麼這個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委員會
不需要經過本國同意就可以宣布 in danger!
很多國家覺得這是黑名單 blacklist!
所以澳洲這次的反應 :strongly oppose 強烈反對
不是特殊的。
👉 乙方 澳洲政府 Australian government
其實這不是 UNESCO 第一次對 Great Barrier Reef 表示關注,
朗讀裡有說: 2016 年的時候,
澳洲政府官員成功遊說 UNESCO 那一年的報告不要包含珊瑚礁受損的細節,
以免影響旅遊業。
昨天 UNESCO 宣佈之後,澳洲政府怎麼回應呢?
他們的環境部長 Sussan Ley 說澳洲在珊瑚礁保護上花費了超過 20 億美元,
所以這個 UNESCO 的決定會向哪些沒有花這麼多錢保育珊瑚礁的國家
發出一個不對的、糟糕的信號。
Ley, the environment minister, said the country had spent more than US$2 billion on reef protection, adding that the Unesco decision “sends a poor signal to those nations who are not making the investments in reef protection that we are making”.
Stuff
澳洲政府甚至說他們被針對了 singled out,
UNESCO 這個決策是 politically motivated 出於政治動機。
政治動機 what does that mean? 什麼政治動機啊?
路透社報導,
一位匿名的澳洲政府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
澳洲認為這是中國的傑作。
a government source told Reuters news agency that Australia believed China to be responsible
Al Jazeera
目前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的 chairman 是中國的代表,
昨天這個把 Great Barrier Reef 放到 in danger list 是一個草案,
要在七月中國福州的會議裡決定。
澳洲這個政治動機是影射中國和澳洲目前關係不好,所以澳洲被針對了。
👉 旁觀者:科學家們 / 國際保育組織怎麼說?
Greenpeace 綠色和平的澳洲首席執行官說:
澳洲的政治家現在發現了,他們無法永遠躲避真相!
Greenpeace Australia Pacific chief executive David Ritter said the country’s politicians “are finding that they cannot hide from the truth forever”.
Stuff
朗讀裡有說: 澳洲是少數尚未承諾在 2050 年以前實現淨零碳排放的富裕國家。
Australia is one of the only wealthy nations that has not pledged to reach net-zero emissions by 2050
Stuff
Greenpeace 澳洲的意思是:
長期以來,很多的澳洲總理都在躲避事實。
覺得可以同時保護大堡礁,又不需要迅速的減少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他補充:大堡礁正在為澳洲未能減少排放量 “付出代價”。
The reef was “paying the price” for Australia’s failure to reduce emissions,
Stuff
Stuff 的報導其實也訪問了兩位澳洲的科學家,沒有在朗讀裡,我這裡補充其中一位說的
Unesco’s proposed listing is a “fair assessment,” given the extreme threats to the reef
Stuff
考慮到大堡礁正面臨的極端 (很強大的) 威脅,Unesco 的 提議是一個 “公平的評估”。

4. 如果大堡礁真的列入「瀕危名單」會帶來什麼影響?
👉 害怕會打擊到觀光
稍早有分享了 Great Barrier Reef 每年為澳洲經濟帶來很多錢,
萬一被被貼上 in danger 的標籤,那不是很慘?
之前 Galapagos Islands 科隆群島就有過類似經驗,
它們因過度捕撈漁產 2007 年被列為 “in danger”,2010 年解除。
👉 如果還是不改善,可能會被 delisted 從世界遺產名單上拿下來
被 delisted 會很丟臉!
目前只有兩個國家有遭遇過:德國和中東的阿曼。
如果你有興趣了解更多世界遺產的資訊,
CNBC 有一篇不錯的文章:
Being named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is a big deal — so is losing it
❤️ 給我繼續錄製 podcast 的能力 👉 https://bit.ly/zeczec_ssyingwen
【單字片語】
1. Bleach
出現在文章裡的珊瑚白化 Coral bleaching / mass bleaching。
但其實生活中bleach (名詞) 最常見的意思是「漂白水」。
Bleach does a fantastic job of killing germs; it removes tough stains and whitens clothing
The Spruce
漂白水在殺死細菌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去除頑固污漬,美白衣物
可以是動詞 bleach, bleaches, bleaching, bleached,
也有形容詞 bleached。
而且不一定要漂白到白色,任何變比較淺色都可以。
如 Hair 頭髮:漂髮
Ed Sheeran 紅髮艾德公開對紅髮的人道歉,
因為他前幾天公佈的新 music video MV 裡把頭髮漂淺了。
Ed Sheeran ‘apologised’ to ginger people after he bleached his hair for his new music video
The Sun
皮膚美白: Skin bleaching / skin whitening
due to the importance placed on marriage in society, many women are driven to bleach
Vogue India
由於社會對婚姻的重視,許多女性被迫漂白她們的膚色
patients … suffered from skin infections, body odor, and thinning of the skin from using bleaching creams
Allure
患者……因使用漂白 / 美白霜導致皮膚感染、體臭和皮膚變薄

2. Paying the price (片語) 付出代價
朗讀裡出現在 Greenpeace 說的話
The reef was “paying the price” for Australia’s failure to reduce emissions,
Stuff
大堡礁正在為澳洲未能減少排放量 “付出代價”。
Pay 付出動詞可以做變化成
Pay the price, pays the price 以及 paid the price。
有兩種些微意思的不同:
👉 付出的代價不一定是金錢 (像朗讀裡的例子)
👉 付出的代價是金錢:通常某個東西變貴了,如果要買就要付比較高的價錢
Unfortunately, if you need a vehicle, you’ll need to pay the price
Taiwan News
美國這一年來,新車和二手車的價格都飆漲!
不幸的是,如果你現在需要一輛車,你就是需要支付這樣比較貴的價格。
A key U.S. ally embraces the West — and pays the price with China
Yahoo News
美國的一個重要盟友選擇擁抱西方——進而在與中國的關係付出代價
這個國家就是澳洲!
澳洲選擇跟美國站在一起,但它最大的貿易夥伴是中國。
現在澳洲龍蝦 lobster 價錢大跌,所以澳洲付出了代價是這個意思。
Has Sweden’s prime minister paid the price for his passivity?
The Local
瑞典首相是否為他的被動付出了代價?
PS:最近瑞典首相被議會的不信任投票推翻~

❤️ 給我繼續錄製 podcast 的能力 👉 https://bit.ly/zeczec_ssyingwen
更多英文學習資源:
👉 「時事英文 podcast」其他 episodes
👉 Instagram: @ssyingwen